情与欲,两码事
中学上健康教育课,印象最深的就是性的篇章。健康教育老师当时云英未嫁,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,她尽职讲完了女性篇,跳过男性篇。张爱玲的健康教育课也是 这 样,几个精采的案例里,都以女性为主角。也许因为在她的时代里,男人在情欲方面的出口比女人多多了,可以三妻四妾,外遇更不是问题,一切只在男人的良心。
开宗明义第一课:女人有欲,痛苦生焉。将张爱玲作品置于时代脉络来看,她对女性情欲的写作态度是非常大胆的,有种眼睛眨都不眨的冷然,一点也不扭捏作态。就是这样,我们听见她如此宣告。而那时,离以身体或下半身写作的时代还很遥远。
女人本来就有情欲,但这点也是经过几番折腾才得以公开承认。女性主义作品初期以此为重点描述,众声喧哗反证了之前的瘖哑压抑。张爱玲的创作观里是没有道学 的,她总是用嘲讽的笔调轻易刺破揭穿各种虚伪矫饰。她写女人的情欲是吃饭穿衣般就在那里,是存在的一部分,不是用来魅惑读者的素材。但是她笔下的情欲却鲜 少能从正常管道抒发,而带来欲之不得的痛苦,欲之不得必然压抑,压抑过甚造成性格上的扭曲。最经典的欲女就是〈金锁记〉里的曹七巧。这是个鲜辣的麻油西 施,嫁给有残疾的豪门少爷,而恋上了自己的小叔。七巧最后戴着金枷锁,劈向周遭的人和自己,那是金钱和爱欲造就的千斤锁。
《连环套》里的霓喜,跟曹七巧一样也是生在贫户里的美丽女子,但泼辣淫放更胜之。作者自己说,霓喜是个没有心的人。没心,但情欲强大,在色情王国里,众人对她 俯首称臣。对自小被卖给绸缎店印度东家的她,美丽是唯一的本钱,性爱是最有效的手段。霓喜一个男人换过一个男人,靠女性本钱为自己找出路。没有哪个男人是 她的真爱,每个都是猎物,都是供养者。这是张爱玲讲述的第二课:性是生存的手段。这点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一再出现,女性接受这种命运,进入一个没有爱情的婚 姻契约,跟男人发生着必需的性关系,维持自己的生存。
张爱玲并不相信海枯石烂,所有情爱都有算计,而那点情火爱苗早晚也要熄灭。她写过 最 浪漫传统的爱情,发生在长篇《半生缘》里的曼桢和世钧之间,温存细腻,满 足了大众对爱情的向往,可是到头来,曼桢却被流氓似的姐夫强暴了。曼桢被强暴后,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世钧的地方,这种细节正显示出张爱玲的不假道 学,对性抱持开放平等的态度。女主角被强暴的情节,在言情小说里并不多见,一般总觉得有必要维持女主角贞洁的形象。偏张爱玲不买账,中篇〈小艾〉里又写了 一次。
张爱玲不曾写过性给人的感官欢愉,它只是一种本能的需求,就像渴了要水,饥时要饭,至于那水的甘美饭的香甜则只字不提。也许, 那 也是张爱玲自身的体会?在她 自传体小说《小团圆》中九莉和之雍的亲密接触,我们看到的是男性的需索无度,女性的无奈被动和身体承受的疼痛和伤害。第三课张爱玲说的是:性的暴力本质。
其实从《小团圆》里,我们可以看到九莉家族里诸多乱伦秽事,就像红楼梦宁国府里只有两头石狮是干净的。母亲做一套说一套,男友无数,堕胎多次,却在女儿面前 忌讳说性及任何有性暗示的字眼,反对婚前性行为。张爱玲对男女爱欲种种,是见怪不怪了,但母亲也曾说过,还没有性的爱是最美的。只是从爱似乎就会通往性, 至少男性有这种期待。
男女相恋,发展到性行为,关系就定下来了。这是中国传统上男女关系的进程,也是之雍说服九莉发生性行为时所说的 「我要跟你确定。」第四课正是:以性确认爱。 因为性有这层确认关系的意涵,女人更不可轻易以身相许,守身当如守城。〈倾城之恋〉里的白流苏,离婚后回到娘家,忍受哥嫂的冷言冷语,想要借风流公子范柳 原逃离困境,两人关系的一进一退都充满拈量。男人虽然比女人自由,有时却真的发痴,柳原在月色墙根底下对流苏说了一番痴话,流苏却只一味地拈量,想着他什 么时候会有进一步的要求。范柳原的爱语并不能说服白流苏他爱她,最后,还是以性攻破城池,确认了两人关系。
爱也许导向欲,但欲绝对可 以 脱离爱独立存在。张爱玲笔下的爱欲故事,爱得最热烈勇敢的是〈红玫瑰与白玫瑰〉里的王娇蕊,爱得失了算计上了当的是〈沉香屑〉里 的葛薇龙,爱得糊里糊涂丢了性命的是〈色戒〉里的王佳芝......,写尽爱情的千姿百态,张爱玲从不避讳男女那点事儿,性,不过是男女角力中的筹码。
晚近出土的《同学少年都不贱》,性占了很大的篇幅。中学好友分别后境遇迥异,妒富愧贫。其中写了女校里的同性恋慕,性的启蒙,美国大学生的聚众野合,甚至画 报上金发美女坟起的私处、被男人拉长的奶子、同学表姐的初夜,以一种家长里短的口吻东一句西一句,却是她情欲观照的总整理。张爱玲笔下真正令人心魂震动的 是中学时纯洁的爱恋,赵玨见到心仪的女同学「心涨大得快炸裂了」,淡蓝天上几颗金星,黄昏里的曼陀罗花径;至于性则止于性症之类的生理现象描述,平白无 味。中学好友恩娟从重庆来看赵玨,谈到先生时口气不屑,但特别说了「当然在性的方面是满足的」。小说收尾时,赵玨顿悟恩娟还恋着中学的女朋友,可见一辈子 没有真的谈过恋爱。
情和欲,真是两码事,这是张爱玲关于情与欲的结语。
开宗明义第一课:女人有欲,痛苦生焉。将张爱玲作品置于时代脉络来看,她对女性情欲的写作态度是非常大胆的,有种眼睛眨都不眨的冷然,一点也不扭捏作态。就是这样,我们听见她如此宣告。而那时,离以身体或下半身写作的时代还很遥远。
女人本来就有情欲,但这点也是经过几番折腾才得以公开承认。女性主义作品初期以此为重点描述,众声喧哗反证了之前的瘖哑压抑。张爱玲的创作观里是没有道学 的,她总是用嘲讽的笔调轻易刺破揭穿各种虚伪矫饰。她写女人的情欲是吃饭穿衣般就在那里,是存在的一部分,不是用来魅惑读者的素材。但是她笔下的情欲却鲜 少能从正常管道抒发,而带来欲之不得的痛苦,欲之不得必然压抑,压抑过甚造成性格上的扭曲。最经典的欲女就是〈金锁记〉里的曹七巧。这是个鲜辣的麻油西 施,嫁给有残疾的豪门少爷,而恋上了自己的小叔。七巧最后戴着金枷锁,劈向周遭的人和自己,那是金钱和爱欲造就的千斤锁。
《连环套》里的霓喜,跟曹七巧一样也是生在贫户里的美丽女子,但泼辣淫放更胜之。作者自己说,霓喜是个没有心的人。没心,但情欲强大,在色情王国里,众人对她 俯首称臣。对自小被卖给绸缎店印度东家的她,美丽是唯一的本钱,性爱是最有效的手段。霓喜一个男人换过一个男人,靠女性本钱为自己找出路。没有哪个男人是 她的真爱,每个都是猎物,都是供养者。这是张爱玲讲述的第二课:性是生存的手段。这点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一再出现,女性接受这种命运,进入一个没有爱情的婚 姻契约,跟男人发生着必需的性关系,维持自己的生存。
张爱玲并不相信海枯石烂,所有情爱都有算计,而那点情火爱苗早晚也要熄灭。她写过 最 浪漫传统的爱情,发生在长篇《半生缘》里的曼桢和世钧之间,温存细腻,满 足了大众对爱情的向往,可是到头来,曼桢却被流氓似的姐夫强暴了。曼桢被强暴后,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世钧的地方,这种细节正显示出张爱玲的不假道 学,对性抱持开放平等的态度。女主角被强暴的情节,在言情小说里并不多见,一般总觉得有必要维持女主角贞洁的形象。偏张爱玲不买账,中篇〈小艾〉里又写了 一次。
张爱玲不曾写过性给人的感官欢愉,它只是一种本能的需求,就像渴了要水,饥时要饭,至于那水的甘美饭的香甜则只字不提。也许, 那 也是张爱玲自身的体会?在她 自传体小说《小团圆》中九莉和之雍的亲密接触,我们看到的是男性的需索无度,女性的无奈被动和身体承受的疼痛和伤害。第三课张爱玲说的是:性的暴力本质。
其实从《小团圆》里,我们可以看到九莉家族里诸多乱伦秽事,就像红楼梦宁国府里只有两头石狮是干净的。母亲做一套说一套,男友无数,堕胎多次,却在女儿面前 忌讳说性及任何有性暗示的字眼,反对婚前性行为。张爱玲对男女爱欲种种,是见怪不怪了,但母亲也曾说过,还没有性的爱是最美的。只是从爱似乎就会通往性, 至少男性有这种期待。
男女相恋,发展到性行为,关系就定下来了。这是中国传统上男女关系的进程,也是之雍说服九莉发生性行为时所说的 「我要跟你确定。」第四课正是:以性确认爱。 因为性有这层确认关系的意涵,女人更不可轻易以身相许,守身当如守城。〈倾城之恋〉里的白流苏,离婚后回到娘家,忍受哥嫂的冷言冷语,想要借风流公子范柳 原逃离困境,两人关系的一进一退都充满拈量。男人虽然比女人自由,有时却真的发痴,柳原在月色墙根底下对流苏说了一番痴话,流苏却只一味地拈量,想着他什 么时候会有进一步的要求。范柳原的爱语并不能说服白流苏他爱她,最后,还是以性攻破城池,确认了两人关系。
爱也许导向欲,但欲绝对可 以 脱离爱独立存在。张爱玲笔下的爱欲故事,爱得最热烈勇敢的是〈红玫瑰与白玫瑰〉里的王娇蕊,爱得失了算计上了当的是〈沉香屑〉里 的葛薇龙,爱得糊里糊涂丢了性命的是〈色戒〉里的王佳芝......,写尽爱情的千姿百态,张爱玲从不避讳男女那点事儿,性,不过是男女角力中的筹码。
晚近出土的《同学少年都不贱》,性占了很大的篇幅。中学好友分别后境遇迥异,妒富愧贫。其中写了女校里的同性恋慕,性的启蒙,美国大学生的聚众野合,甚至画 报上金发美女坟起的私处、被男人拉长的奶子、同学表姐的初夜,以一种家长里短的口吻东一句西一句,却是她情欲观照的总整理。张爱玲笔下真正令人心魂震动的 是中学时纯洁的爱恋,赵玨见到心仪的女同学「心涨大得快炸裂了」,淡蓝天上几颗金星,黄昏里的曼陀罗花径;至于性则止于性症之类的生理现象描述,平白无 味。中学好友恩娟从重庆来看赵玨,谈到先生时口气不屑,但特别说了「当然在性的方面是满足的」。小说收尾时,赵玨顿悟恩娟还恋着中学的女朋友,可见一辈子 没有真的谈过恋爱。
情和欲,真是两码事,这是张爱玲关于情与欲的结语。
Used by permission of 聯合文學.
Click here to read Francis Li Zhuoxiong's interview in the Jan 2011 issue, in which Eileen Chang is cited as a major influence on his work.
Click here to read Dylan Suher's review of Eileen Chang's Little Reunions from our April 2018 issue.